新闻中心
行事历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20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13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06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29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22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15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08
通知公告
- 2024-2025第一学期第14…12-20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19
- 公示12-18
- 公示12-17
- 关于同意中共珠海市理…12-12
- 关于第一届教材建设与…12-09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09
期待职业教育的破冰之旅
最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了一次赴江苏、福建、广东、陕西、青海、甘肃、新疆七省、自治区职业教育专项调研,客观分析了职业教育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和制度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问题与分析
问题1 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仍很突出
尽管国家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会选择报考职业院校。
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具体政策和制度的不配套。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受此影响,社会普遍不将技术工人视为人才。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才,使得人们学技术缺乏动力。另外,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招工准入门槛降到最低。而现行的招生制度也存在不足。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时,常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这使社会上普遍认为职业院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
问题2 办学设施简陋,教育经费紧张
近些年,尽管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经费不足、办学设施简陋、教学和实训设备缺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有的是因为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弱;有的是因为缺乏生均经费标准,举办者拨款随意。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调研的这7个省区中,只有个别省制订了财政生均拨款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并未按培养学生成本制订经费标准。另外,对现有的政策执行得不好。国务院曾明确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但这些规定在许多地方至今得不到落实。
问题3 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缺编严重。职业学校由于专业和实习的需要,应当编配比普通学校更多的教师,而实际上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比普通学校少。这几年,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许多地方教师编制没有增加,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职业学校教师主要从师范院校等普通高校招录,大部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在教师队伍结构中,中、高级教师缺乏也是突出问题之一。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没有单独的序列,往往是按普通学校的规定和标准执行,没有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限制了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问题4 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依然不畅
表现在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后,很难继续升学读高职院校。按照有关规定,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只有5%,影响了家长送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很难再考到普通高校就读,也影响了学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的积极性。
问题5 企业参与职教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目前,许多地方在落实这一规定时,往往剃头挑子一头热,只是职业学校有积极性。
主要原因是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企业接收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工作的质和量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
问题6 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缺乏整合
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中等职业学校范畴内的普通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学校由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由劳动部门管理。由于管理部门不同,造成许多政策不同。例如,学校级别和拨付经费标准不同,教师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标准不同,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工作身份和待遇不同。同类学校不同政策,产生了许多矛盾。同时,还出现了重复办学、学校整合难、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
对策与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修订《职业教育法》之机,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要紧紧抓住这些契机,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的目标和措施,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和解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第二,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划定分担责任,增加经费投入。
推动省级政府分类制订职业学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划定举办者和学校分担经费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保持职业教育财政拨款持续增长。增加专项经费,加速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
第三,制订职业教育教师编制标准,加强配备专业和实习指导教师。
启动职业学校教师核编工作。制订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对专业课教师要有企业工作经历要求,对实习指导教师也应有资格要求。拓宽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的渠道。对学校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应放宽年龄、专业、学历条件,鼓励外聘懂技术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对兼职教师实行固定补贴,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
第四,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建立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的多层次、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处理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学历方面的融通,以及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在升学方面的衔接。
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办学资源互享,学生在两种教育系统之间合理流动。对中职、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促进中职、高职教育衔接,使持有中等职业教育毕业文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不应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院仅限于高专,应允许举办本科层次的学院,设立具有技能教育特点的学位,为培养预备技师创造条件。部署和推动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淡化普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学校的名称,统称为中等职业学校,避免因校名不同而导致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及待遇不同。
第五,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就是努力将企业的需求变成学校的教学行动。为此,国家应出台校企合作的奖励政策,企业接收教师、学生实习或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即应享受税收减免、政府补贴、授予荣誉等优惠政策。
第六,深化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为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统筹协调发展,资源得到整合,要以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中央开始,按照一件事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大部制要求,将职业教育统一管理。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从2005年起将本市技工学校的管理全部移交到上海市教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职业培训和职业标准开发提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上。上海市认为,这一格局对于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结束中专、技校“两种体系、两种模式”的局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发挥职业教育最佳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另外,要鼓励多元化、多形式办学。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生只要完成专业规定的学分,考核合格就准予毕业,不必受固定学年制的限制,便于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工作和学习。
第七,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战略地位的确立,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积极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气,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和智力型人才都是人才,都应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要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人事劳动和工资分配制度,使技能型人才能够享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和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改革教育招生制度,使报考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考生具有同批次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