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晚报:让“日行一善” 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1日,记者从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获悉,该校为了响应“德行珠海”号召,开展为期4个月的“日行一善,校园红马甲”主题活动,从“文明就餐”和“保护环境,美化校园”两方面,让学生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创造绿色文明校园。(10月23日《珠江晚报》)
实践早已证明,治理垃圾,保护环境,不仅靠政府组织,靠部门协调,更重要的是要靠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开展垃圾换礼品活动,虽是学校的行为,但在家长看来,也是一面镜子,可以经常照一照。这样一来,就能够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垃圾回收工作,从而在回收中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虽然良好的环保意识与垃圾分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地培养,但只要我们都行动起来,身体力行,像学生们这样,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搞好垃圾分类工作之中,就能为创建一个美丽、和谐的城市尽一份力,添一份光。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垃圾换礼品活动,既符合当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又符合创建“绿色家园”的需求,值得倡导。
在新加坡,很多中小学生手里都有一本名为“日行一善”的小册子,上面记录着自己平日所做的小小“善行”。如果一年中有80个“小善”,可获得一枚铜制徽章,佩戴于衣领之下,那闪亮的徽章也就时刻提醒着获奖的孩子要处处与人为善。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德行珠海”,需要每个珠海市民力所能及做一些成人之美的善举,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需像新加坡那样,实实在在地从青少年抓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响应“德行珠海”号召,开展为期4个月的“日行一善,校园红马甲”主题活动,可说与新加坡的“日行一善”异曲同工,对提高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日行一善”的生活习惯大有裨益,值得大力推广。 □程绍德 玫昆仑
垃圾换奖品 换来双赢
在市理工学校香洲校区开展的“日行一善,校园红马甲”主题活动中,无疑有这样一个亮点颇值得关注,即学生在校园内捡拾到的垃圾可换领一张奖券,凭奖券可换取礼品。
如何让校园保持干净整洁,令校园环境更加赏心悦目,应该说,这是当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苦苦寻找答案的一个实际问题。而市理工学校香洲校区推出的垃圾换奖品这一做法,无疑会让很多人眼睛为之一亮,原来,令人头疼的校园垃圾,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
对于学生来说,将所遇见到的垃圾随手捡拾起来,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还能由此换来学校提供的奖品,何乐而不为?这种垃圾处理方式,比起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惩罚性管理来说,无疑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
表面上看,学校为学生捡拾垃圾提供奖品,意味着自己要增加一笔费用开支,要在经济上做出一定的付出,但反过来看,学生行为文明了,乱扔乱丢现象减少了,减轻的是校园保洁工作的压力,美化的是校园环境,学校也是受益者,最终实现的是双赢。而更重要的是,学校这么做,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这一点,是无法以经济利益上的得失来衡量的。□梅广
乱扔垃圾,实在是不好的卫生习惯。对此 ,我们都深恶痛疾。但此现象在校园里也不鲜见。虽然学校里每天都会有人打扫,但却无法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校园无垃圾日”体验活动,学生捡垃圾可领奖品,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乱扔垃圾,也更能够唤起学生的卫生意识,这么做,是值得肯定的。
在重阳节那天,我市的一些公园实施垃圾换矿泉水,效果非常好。将这种思路延用到校园中,其效果也是可以预期的。
其实,奖品也不会很贵重,多是些小礼品,作为一种激励机制,给予学生的是“正能量”的教诲。曾经也有校长以身作则,见到校园中有垃圾,就亲自捡起来,学生
看在眼里,也会仿效,使校园变得干净多了。这同样是在传递“正能量”。或许会有人说,捡垃圾该是学生该有的行为,用不着奖品来“刺激”,这么说,也不是全无道理可言。既然一个小奖品,给予了学生捡垃圾的动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又何乐而不为?
捡垃圾换领奖品,不要昙花一现,应成为学校制度,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呈现出文明新气象。 □王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