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久免费无线成品人视频_伊甸院无跳转直接进入_已满i8点此i3进入7y7y

您现在的位置: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 新闻中心>> 教育新闻>> 正文内容

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文章来源: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2日 点击数: 字体: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不断增强德育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1
.德育课程性质决定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对于充分发挥德育课的育人功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新形势决定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紧迫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都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信息辨别带来了深刻影响,使得他们在思想认识和道德选择上呈现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加大了德育课教育教学的难度。与此同时,我省正处在经济社会深刻转型时期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全省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德技双高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3
.课程建设现状决定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现实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经过1993年、2001年和2008年的三轮重大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与此同时,德育课程建设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部分学校课程开设不规范,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德育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学校对德育课教学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适应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切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新特点,迫切需要落实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课改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育教学。
   
二、采取措施,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
    4
.明确建设任务,增强教学实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形成。遵循德育课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以加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具有正确教育观和学生观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教学队伍为关键,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和管理长效机制为保障,切实增强德育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
.制定实施方案,开齐开足课程。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始,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指导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制定德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必修课程要开齐门类、保证课时(每门课3236学时),并统一使用国家规划教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实际,开设选修课程,开展时事政策教育、礼仪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保教育、廉洁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德育课选修课程不少于64学时。各学校要以自然班教学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和职业教育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和构建德育课校本课程和教材体系。   
    6
.创新教学方法,拓宽实践渠道。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探索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多样化考核评价办法,将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考核与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结合起来,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要强化德育课的实践体验环节,德育课实践教学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积极拓宽德育课实践教学渠道,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开展德育课实践教学,把德育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道德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结合起来;德育课教师要负责做好确定实践主题、制定实践方案、指导实践报告撰写以及评审实践成效等工作;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实习实训办学模式下,学生德育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发挥德育课程在学生实习实训中的育人作用。
    7
.开发教学资源,深化教学研究。要充分利用本省、本地区、本行业和本校的发展历史及杰出人物成长成才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围绕德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学习评价等模块进行德育课程资源建设,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广东特色、职教特点的教学资源库,并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教案、课件、课程网站等资源的共享。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研室(科组)要坚持定期集中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究等制度,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省教育行政部门将确立德育课教学改革实验学校,研究破解制约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瓶颈和难题。
    8
.评选优质课程,提升课程水平。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将德育课全部纳入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各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学校要开展德育课优质课程、优秀课件、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建设一批市级、校级德育课优质课程。省教育厅自2010年起将通过组织评比精彩一课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等活动,分期分批评选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优质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中,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要占有一定比例。
    9
.强化培养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德育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校学生规模,按照不低于专业课教师配备比例配备德育课专任教师。要严格德育课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德育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德育课教师原则上应具备德育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相应的教学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围,全面实行新任教师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在岗教师培训制度和名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对新任德育课教师严格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脱产进修、攻读学位、集中培训、教研交流等措施,加大在岗教师培养力度,在岗教师每五年轮训一次;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各地各学校要重点培养一定比例的德育课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骨干教师队伍;实施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名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学习培训、课题研究、参观考察等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培养省级德育课名教师和骨干教师,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
   
三、加强领导,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施
    10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管理工作;各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落实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管理的专门工作机构和人员。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德育课教学研究、决策咨询、业务指导、评估督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
.加强课程管理,落实保障措施。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将德育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中;学校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德育课程建设工作汇报,主管德育课领导每学期至少要听5节德育课。要建立健全德育课教学教研机构,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德育课程建设;依据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同等标准核算德育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酬金。
    12
.开展督导评估,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督导检查制度,组织专家对各地各学校德育课程设置方案的实施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督查结果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德育课程建设工作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评估考核。要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激励机制,在教育系统各类综合性教师表彰体系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德育课教师,及时发现和树立德育课教师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扶持和推广力度。

                                     广东省教育厅
                                  
二O一O年三月二十六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西3024号 邮编:519070 电话:0756-8654882

报名咨询:0756-8614785 就业咨询:0756-8654783

粤ICP备0605848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547号

版权所有: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西林县| 抚州市| 平阳县| 泰来县| 甘洛县| 炎陵县| 黑龙江省| 迁安市| 绵阳市| 拉萨市|